发票2.0最完整的操作手册,包括升级更改和常见问题
最完整的invoice 2.0操作手册,包括升级更改和常见问题2019年10月14日来源:reading(24017)尊敬的用户,invoice 2.0升级后,很多用户表示不熟悉新平台的操作,导致很多问题,这让人们非常焦虑。juzijun的一位税务朋友甚至发送了一个朋友圈来描述发票2.0升级给她带来的痛苦。没什么好说的,今天orange Jun将与您一起发布“去哪里检查?”“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操作?”“我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处理常见问题?”这些谜团使我们困惑。升级后可使用“增值税发票综合管理平台”或“橙色财税服务平台”进行审核。所有这些都是免费和开放的使用。1.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升级换代2。橙色检查证书升级更改1。发票综合服务平台操作手册点击此处下载发票综合服务平台操作手册>>>2。橙色财税发票管家-检查认证操作指南1。升级发票2.0后,选择增值税发票确认平台是否继续使用?A:发票2.0升级后,请使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或橙色财税发票管家查看认证业务。选择原始增值税发票以确认平台不再使用。2.使用平台时是否需要连接税控设备?什么是平台登录密码?答:登录平台时需要连接税控设备(金税面板或税控面板),但不能同时连接金税面板和税控面板。要打开“检查身份验证”模块,您需要输入CA登录密码。如果您是使用税务控制面板(或黄金税务面板)的企业,则此密码为证书密码。白色磁盘默认为12345678,黑色磁盘默认为4006822219或4008991233。3.哪些企业可以使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发票管家-检查认证?答:所有普通纳税人和使用含数字证书的税控设备的小规模纳税人都可以使用,上述平台对纳税人的级别没有要求。4.报告时提示“未获得输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答:提示“未获得输入”是因为未执行身份验证提交(确认签名)。您可以在重新提交后正常申报。5.橙色财税发票管家除了审核认证外还有哪些功能?答:发票管家包括发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发票类型验证→ 发票申请→ 发票开具→ 检查认证→ 发票检查→ 发票报销→ 旧发货、旧检验和其他发票功能,免费开放使用。6.发票扣减检查模块可以检查哪些发票数据?哪些发票数据不能检查?答:您可以同时检查满足以下条件的发票数据:① 增值税专用发票(退税专用发票除外)、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新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未经认证的增值税普通电子发票(通行费)。② 发票状态和管理状态正常,不超过扣减时限。无法检查的发票数据包括:超过扣除期限且未经税务局审批的发票(逾期发票);发票作废、冲红、失控、管理状态异常等异常情况7。纳税人如何确认当期申请扣除的发票数据?答:在税收征收期间,纳税人完成本次扣减检查后,需要在“扣减检查统计”模块中进行统计,然后再申请增值税扣减,生成本期可用于申报扣减的发票汇总统计表,并提交认证(确认签字)。8.“扣除统计”后,纳税人能否继续核对发票?答:纳税人可在非增值税申报期内“申报统计”后继续扣/不扣发票,但不能提交证明(确认签字)。在增值税申报期间,纳税人必须先取消统计,然后才能进行扣除/不扣除。9.什么是“确认签名”?A:“确认签字”是指在平台上对本期申请抵扣的发票数据进行确认。在报告期内,纳税人需要在检查扣除的统计表上签字确认,才能进行本次扣除申报。经“确认签字”确认后,以当前统计表作为申报和扣减的依据。橙色财税发票管家-检查“提交证明”。10.您是否可以在不提交证明(确认签名)的情况下申报扣除额?提交身份验证(签名确认)功能何时打开?答:没有,包括上面提到的大厅或扫描认证后,您需要再次提交才能参加扣款。“确认签字”功能仅在申报期间可用,确认签字和撤销签字支持多种操作。11.如果您需要在确认签名后检查发票怎么办?撤销确认签名的次数是否有限制?答:签字确认后,系统将锁定当前的检查操作。如果需要继续检查发票,可以在“取消签字”成功后继续检查并取消检查操作。如果勾选扣除,则可以撤销多个确认。12.发票下载模块可以申请下载哪些发票?答:您可以在“发票下载”模块中申请下载企业开具并取得的增值税发票。13.如何查询当月取得的录入发票?A:您可以在orange平台的“录入发票查询”模块中查询当月取得的录入发票。14.我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发票吗?答:纳税人可以点击平台中的“发票检查”按钮查询发票。15.扫描认证发票是否需要提交认证(确认签名)?答:扫描验证或大厅扫描的发票在申请扣除前需要登录平台进行验证和提交(确认和签名)。默认情况下,检查扫描和认证的发票是否扣除。如果需要调整目的,则需要取消扣减检查并重新检查。单击直接:▶ 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地址▶ 橙色财税发票管家下载}服务热线:4008990000会员热线:028-84551133咨询服务QQ群:点击加入>>>精彩|收藏|分享我想发表评论发布最新评论对不起,没有评论信息!!!查看所有评论>>内容来自网络排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