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表清晰、增减计算、会计处理、申报表填写
案例: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适用加减政策。2019年6月,一般应税项目销项税额140万元,进项税额100万元,上期留存税额10万元,上期结转新增抵免余额5万元;简单税目销售额100万元(不含税价),征收率3%。此外,不存在其他税务相关事项。纳税人本期应如何计算和缴纳增值税?一、附加扣除额的计算(一)本期提取的附加扣除额=本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0%=100*10%=10万元;联想:不能从销项税额中扣除的进项税额不予提取;进项税转出的,应当同时转出进项税,并对以前计提的增减额同时进行调整和减少。(2) 本期可抵扣附加扣减额=上期末附加扣减余额+本期应计附加扣减额-本期调整附加扣减额=5+10=15(万元)联想:既有适用退税政策的出口商品和服务,也有适用于出口的出口商品和服务税收政策。在计算和计算抵免金额时,出口货物和服务的退税和征税均不能计算和计算相应的进项税额。具体操作原则是,如果出口和内销的进项税可以单独计算,则出口税可以直接计算,相应的进项税不予增加;对于不能分为出口和内销的进项税额,应按出口和内销的销售比例按以下计算公式分配进项税额,且不应增加或扣除与出口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增加或扣除的进项税额=当期不能分割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和劳务的销售额及跨境应税行为÷当期销售总额(三)增加抵免的抵免方法1。计算一般应税项目的应纳税额。一般应纳税项目:扣除前应纳税额=140-100-10=30(万元)2。分别处理不同情况:第一种情况,如果第一步计算的应纳税额为0,则本期无需扣除,所有追加扣除可直接结转到下一期。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第一步计算的应纳税额大于0,则可以扣除当期。在扣除过程中,应纳税额和可扣除额需要加上信贷比率的大小。应纳税额大于当期可抵扣额加可抵扣额的,当期全额扣除当期可抵扣额加可抵扣额,纳税人按扣除后的余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如果应纳税额小于当前可抵扣附加扣减额,则当前应纳税额扣减至0。未扣减的追加扣减余额可结转至下一期继续扣减。(1) 本例中,应纳税额=300000元,大于当前可抵扣额加上可抵扣额150000元。所有当期可抵扣金额加上可抵扣金额均在当期全额扣除,纳税人按扣除后的余额计算缴纳增值税。即扣除后的应纳税额=30-15=15万元,实际扣除额=15万元,增加的可抵扣金额余额=15-15=0(10000元)简单税目:应纳税额=100×3%=总应纳税额30000元:一般税目应纳税额+简单税目应纳税额=15+3=180000元(2),如本例销项税额为120万元,扣除前应纳税额=120-100-10=10(万元),应纳税额小于当期可抵扣额加上可抵扣额15万元。当前应纳税额减为0。未偿金额加可抵扣金额余额为15-10=50000元,可结转下一期进一步减少。请注意,只有当应纳税额真正扣除时,税款扣除额才会形成收入,可扣除余额仅为潜在收入。如果未来没有应纳税额,就不会将收入转化为收入。纳税义务人应当分别核算拨备、扣除、调整和减少、余额等的变动情况。骗取附加扣除政策或者虚假增加扣除额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处理。II会计处理(本示例分录中仅考虑增值税,省略其他税务相关处理)(I)一般税务项目1。实现收入时,借方:银行存款等140贷方:应付税款-应付增值税(销项税)1402。扣除进项时,借方:应付税款-应付增值税(进项税)100贷方:银行存款等100(2)简单税目借方:银行存款等3贷方:应付税款-简单计税3(三)期末期初余额:上期留存税额10万元,上期结转的新增授信余额为5万元。借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缴增值税)30贷方:应交税金-未缴增值税30(四)实际支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第11条及《企业会计处理规定的适用解释》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增值税规定,与企业日常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计入其他收入或冲减相关成本和费用。实际缴纳增值税时,按应纳税额借记“应纳税-未缴纳增值税”科目,按实际纳税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并根据增减金额贷记“其他所得”科目借方: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30应交税金-简易计税3贷方:银行存款18其他所得1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6条第4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资金管理费涉及政府资金的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应计入企业总收入本年度的企业,除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需要返还本金的企业外。财政资金,是指企业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获得的财政补贴、补贴、贷款贴息等专项财政资金,包括直接减免增值税和即时、先征后退的各项税费,先征后退,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所谓国家投资是指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对企业实收资本(股本)的直接投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三、 填写申报表(一)主表中一般纳税人的附加扣除额反映在主表第19栏“应纳税额”中。对于采用附加扣除政策的纳税人,主表第19栏“应纳税额”一栏应按照以下公式填写。本栏“本月”中的“一般项目”栏=第11栏“销项税”,“一般项目”栏“本月数”-第18栏“实际扣税”,“一般项目”栏“本月数”-“实际扣税”。(2) “实际扣除额”是指按照规定在当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可以扣除的附加扣除额,对应于“一般项目附加扣除额计算”中的“当期实际扣除额”一栏附件四第6行和第7行“可退还项目的额外扣除额计算”<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内容来自网络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