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六稳”和“六保”彰显税收治理效率
张连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和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复杂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税费减免目标超过2.5万亿元。有效引导税费减免政策向市场主体倾斜,走出青山,赢得未来。疫情过后,市场参与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大规模减税减费政策,为企业纾困,支持民生,护航“六稳”和“六保”,有利于稳定基本经济市场。从税收数据来看,我们知道销售必须开具增值税发票。通过对发票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观察经济运行情况。企业销售逐步回升。5月11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达到去年水平,6、7月份同比增长10%左右。制造业复苏突出。7月份同比增长10.7%,比6月份提高2.4个百分点,比全行业平均水平提高0.9个百分点;特别是7月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1%,比6月份提高5.4个百分点,复苏势头明显。新动能显著增加。7月份同比增长21.3%。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2%和26.8%;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38.5%和18.3%。投资的反弹势头正在增强。7月份,有两个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投资复苏的势头正在逐渐增强。一是建筑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8%;二是工程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6%。中国经济复苏的积极趋势正在巩固和呈现。我们有理由,基础和条件,以实现全年积极的经济增长。该国也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的主要增长国。“温税大军”今年上半年,税务部门在实施大规模税费减免政策中,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保障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提供了重点支持。上半年,中国共新增税费15045亿元。新增减税5414亿元,新增社会保险费9631亿元。减税和减费的效果如何?根据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数据,上半年营业收入百元税负下降0.65元。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政策中,效果最大、反应最好、执行最有效的是减税、降费。有三个关键词可以概括“税收变暖”。“扩大范围”,即扩大网上办公、自助办公、邮件投递、网上答疑的“非接触式”纳税范围;“延期”是指依法延长纳税申报期限和纳税期限,以缓解纳税人和纳税人的经济困难。在延长纳税申报期限方面,本年2月至6月,共批准216000份个人延期申报。“帮扶”,即通过融资和贷款帮助小微企业,帮助外贸企业发展,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在协助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方面,税务部门与银保监管部门联合启动了“银税互动”。税务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送企业申请贷款的税收抵免评估结果。本行利用这些信息为值得信赖的小微企业提供无担保信贷,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国小微企业获得“银税联动”贷款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在促进外贸企业发展方面,我国无纸化退税申报企业已占申报企业总数的93%,退(免)税比例达到96%。截至7月底,全国企业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保持在8天以内,比2019年缩短20%。谈到税费减免的难度,一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许多问题是中长期的。要站在持久战和保护伞工作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持续经营的压力,生存压力依然很大;第三,财政收支矛盾,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口过大,与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和基层经营的“三个确保”任务的矛盾仍然十分艰巨。下半年要通过制度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巩固和扩大税费减免成果,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的税负。四种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目前,总体财税形势是:收入回暖,支出有希望。随着经济从负增长到正增长,许多税收收入也呈现出升温趋势。以国内消费税为例,虽然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9%,但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8%,已逐步恢复正常水平。在以国内大周期为主体,促进国内外双周期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模式下,税务部门不仅可以做好税费减免的“减法”,还可以通过征收直接到基层税务机关,管理和信息安全,确保政策易操作、快速实施,做好惠民利企的“加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搞好"分工";;通过税收共建、共治、共享,搞好“倍增”,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总之,要做好“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六项措施落实得越多,经济下行压力越大,基层收支矛盾越大,就越需要防止“税费过高”问题。从无到有,一发现苗头和典型问题,就要坚决查处,零容忍,无盲点,打板子。因为这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竞争,背离了“以民为本”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要处理好组织收入与税费减免的关系,税务部门要做到减免到位,减免到位,延期到位,退税到位六个方面。即使组织收入压力很大,我们也必须坚持不征收“超额税”的底线和红线。下半年,税务部门将稳步处理好“减收”与“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减"要真实,"收"要符合法律法规“用心用情”,“管理”有序有效,“培育新机遇,开辟新局”,推进国税治理共建共享共管。大数据让经济变得重要。大数据让税收和中国经济变得重要。将大数据整合到税收工作中并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税收治理的一个必要问题。税收大数据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贡献“税收智慧和税收实力”。税务部门紧紧抓住“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这一关键,在危机中培育新机遇,在变化的形势中开辟新局,寻找“关键”,帮助企业在及时、高效的环境中加快复工、生产和销售,全面客观的税务大数据。有三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搭建”一座生产和营销的桥梁。疫情爆发后,一些企业原材料供应不足,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产销信息不对称,怎么办?税务部门利用税收大数据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深入的供需分析,为企业之间的购销对接提供精准服务,打通产业链。“贷款”给新能源。税务部门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积极开展“银税互动”,缓解企业财务困难。自今年以来,纳入“银行-税收互动”的企业数量从A级和B级增加到M级,翻了一番。如何确保企业享受这些税收优惠?税务大数据已成为地方税务部门准确“发现”无权企业的重要工具。例如,深圳市税务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企业形象调研,通过税务大数据分析寻找潜在的支持对象。税收抵免是一项积极的资产。税收信用评级是企业最美丽的名片。随着税收信用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银税互动”的深入,这张“税卡”对纳税人的影响越来越直接。享受“银税互动”贷款的纳税人范围为A类、B类和M类纳税人。与一般贷款服务相比,“银税互动”贷款模式可以节省许多贷款手续,节省贷款中间环节的成本,大大降低融资成本,使纳税人不再等待“贷款”。对于a类纳税人的其他激励措施,一般纳税人一次可领取三个月的增值税发票金额,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金额时,应立即办理;普通发票按需收取;连续三年被评为A级信用等级的纳税人(以下简称“3-A公司”)早已成为优质企业纳税人的“常态化待遇”,提供绿色渠道或专人协助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作者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编者:司逸文点评0评论说两句话说两句话登录测试0蓝色切换账号热门评论最新评论内容来自网络排序规则